预期引发的战争——白话科学与迷信

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计算,可能很多人都不同意,因为计算一般除了“不食人间烟火”的数学家和高考生之外,貌似只有那些苦逼程序员才天天打交道了,但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为了提高未来的准确结果而努力,应该所有人都同意:我们每天都计划、思考、参考信息,以期待在明天或者下周事情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,就连现在被炒的很火的大数据,其实也只是计算机辅助计算来提高未来预期的准确度。

那这些获取结果的过程,在信息论上来看,其实都叫做计算。

预期

所谓预期,就是计算结果要包含的信息,而符合预期说的是逻辑推演(计算)的结果符合命题“真”,也即推演方法(算法)与结果两者是同一信息

最大熵原理告诉我们,这个计算过程是为了获得准确的预期,即要求熵的流动成本最低,从而产生更少的信息(有序化更高),所以,作为有序化产物的人类,我们提高预期准确度的行为是无法摆脱的。

认知

众所周知,规律是信息推演规则,信息论中叫算法,用于寻找结果。这些算法的集合就是认知。

前面提到,认知的驱动力来自预期——这是生物生存本能所需,准确的预期能够增加生存率,所以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预期准确度更高的信息,比如,说明天下雨这件事,现在人们更相信天气预报而不是占卜——虽然天气预报有时候也忽悠人,但整体预期准确度更高。

我们经常见到的两群人的分歧和争论,实质上是双方的认知不一致,导致各自的预期算法得到的结果不相同。

证伪

证伪是为逻辑体系(即算法)增加边界,即找到一个算法不能达到的预期,也就是找到了它的补集,比如,我们说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度,那么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一种情况,把“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度”证伪,只需要去高原就可以了,而因为后者被证伪,前者这个更准确的理论诞生了。

所以我们发现,科学理论都会有严谨的边界和条件。基于此,证伪也是预期推演的必要手段,会让我们得到更高的预期准确度。

 

无法证伪

无法证伪即无法找到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,结果集太大或者不可重现。比如,说你运气好,但谁也无法证明,如果啥事都没有,说明运气好;如果被车撞了没死,也是运气好。因为没人有办法证明同样的事情再来一遍,所谓的运气不好是什么样子。

所以无法证伪的逻辑对预期没有任何影响(有限时间内无法找到结果集),因为运气本身就是不确定的预期,所以这次的任何结果对下一次的预测都无任何用途,所以我们说,无法证伪的东西是不需要管它的,对预期无影响。

禁止证伪

迷信/伪科学是人为制造了高于客观预期的逻辑体系,但证伪会让逻辑出现不符合预期的结果,从而增加伪造成本,因此这一过程会被禁止。这也是识别迷信/伪科学有效的特征。比如,某些星座理论,会人为制造一些假象,让你忽略掉不符合预期的结果。

无法证伪会被迷信/伪科学拿来作为道具,根据前面所讲,无法证伪对预期影响,而迷信/伪科学人为将无法证伪理论与预期强制关联,从而影响到现实世界。

 

随机数的簇

真正的随机是不均匀的,不均匀造成的连续相同事件集合就是簇,一个簇的概率通常偏离整体概率,方差不为零。

 

迷信/伪科学产生

所以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(信息爆炸,人为障碍)或个体信息处理能力不足(科学素养不足)的环境中,人们更不容易得到整体数据,那当人们用于推算的抽样处于一个簇的时候,簇就会引起局部预期,再加之人为制造的失真预期( 比如,那个鼎鼎大名的《水知道答案》的数据采样骗局),就诞生了迷信/伪科学。

或许大家都知道那个经典的“迷信的鸽子”实验吧。

 

迷信/伪科学的本质

由于复杂信息产生的随机事件会有簇的出现,而人作为不完整理性(逻辑推理能力有限)的元素,迷信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

人为制造的迷信,由于伪造预期需要更多的例外(也就是信息),所形成的基础理论实际上类似冰箱原理(热量搬运,总和增加),在体系之外产生了更多的熵,你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圆你的谎言,逻辑自动机反而要越来越复杂,所以他们会随着传播的更广自行崩溃,但崩溃周期可能很长——只要谎言足够用。

所以,迷信/伪科学实质是被人为利用的“不可证伪理论”,附加了强制逻辑之后来影响现实——我们可以称其为“局部认知囚禁”。

到此,也许大家都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:迷信体系具备了客观生命体的特征!没错,从信息论角度来看,迷信理论就是一种模因生命体!

 

科学 VS 迷信/伪科学

 

逻辑思维是预期演绎的基础,即科学的基础,基于这点,我们会得到更高的预期准确度(证伪也是提高准确度的方法之一)。

越高的预期准确度,所需要的计算复杂度越小,基础理论(即元逻辑自动机)越简单,这符合熵的方向,科学的基础恰恰是一个自进化的逻辑自动机(比如基础物理,数学),所以它的理论越来越简化,越来越精确,在目前是更可信的。

对于簇引起的局部预期,需要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,增大信息采样范围,也即见更多,识更广,便可逐步消除其影响(科学教育是关键啊!),模因的本质导致迷信/伪科学不会被消除,但我们可以尽量让它回归万金油理论——用科学更高的预期准确度,让它不影响现实世界。

 

当然,“一切都是幻觉”的理论(不可证伪的唯心主义)是放弃预期,都懂的。

 

延伸阅读:

《误区》

《信息简史》

《逻辑的引擎》

《黑洞战争》

《怪诞心理学》

《乌合之众》

《鸽子的迷信行为》

《系统化思维导论》

科学史

维基百科

 

 

文章分类 一张窗户纸
2 条评论在 “预期引发的战争——白话科学与迷信” 上
  1. twinsant 说道:

    建议阅读《系统化思维导论》
    http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1137278/

    了解什么是简化的科学和科学的简化

twinsant 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*

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点赞
如果您觉得很赞,我将非常乐意接受虚拟币的捐赠,以示您对我的肯定。

比特币钱包地址:
1PqpqA8FyH3NbfCrbcRd1YxQk3LEsSEYDV
莱特币钱包地址:
LRTdmovGGVEHCKWz7JdL9aiB7VZkuNycJf
站点勋章
网站统计